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有个白马古窑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曾到白马窑进行清理发掘,初步定为明代早期瓷窑。目前,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对白马窑址进行保护,并安装监控设备,4名村民还成为保护窑址的巡查员。
出土有完整瓷器,为明代早期瓷窑
白盆珠的古窑址早在1954年就被发现,《大公报》曾作了。《大公报》1955年4月21日刊发了一篇 《古代陶瓷遗址 粤省发现六处》,报道称:1954年广东各地发现了6处古代陶瓷遗址,分别是潮州的百窑村、竹竿山、洪厝埠,潮安的凤宪埠,阳江的石湾,还有惠阳的白马山。该文还称:“根据各方面的考察,这些古陶瓷遗址的年代当在唐宋时代。出土的瓷片基本上同属南方青釉瓷系统,花纹多竹刀花和暗花,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技艺精巧,说明广东在唐宋时代的陶瓷工业已有卓越的成就。”
白马窑的发现被公开报道后,广东省博物馆著名陶瓷考古学家曾广亿教授1955年6月带队前往勘察,初步发现白马窑的“遗物分布范围很广,堆积层厚度均在4米上下”。1960年7月,曾广亿带领团队复查白马窑和采集标本,并于1962年在《考古》杂志发表著作《广东惠阳白马山古瓷窑调查记》。
曾广亿的调查大致推断白马窑的产品是 “南宋以后的作品”,并称“从器物作风上看,它的外表装饰虽然简单,但胎骨制作很厚,器物底足露胎,圈足挖得很深,器内普遍刻写文字,釉色以近乎龙泉系统的青釉为主等等看来,它的年代似是明代或更早一些”。
1984年,惠东县文物普查组到该窑址试掘,出土有完整的碟、盘、碗、垫筒等。2011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白马窑进行清理发掘,初步定为明代早期瓷窑,烧造工艺为仿龙泉窑。2015年12月10日,白马窑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惠州博物馆出具的白马窑考古报告介绍,白马窑器物胎体较厚重,呈灰白色,内外均施豆青色釉,釉色圆润饱满,瓷质硬,烧造火候较高。
白马山一带仍可见大量窑砖窑渣等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在 “馒头窑”之列。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在白马山一带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
“白马窑址与附近的西枝江有紧密关联,产出的瓷器曾远销东南亚。”白马村一些长者介绍说,白马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规模宏大,产量较高,远销东南亚各国。据他们介绍,在过去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年代,像瓷器这么重的物件要运往外地,也要选择走水路,而白马窑址地处白盆珠镇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马山下的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位落差较大,白马河则直接汇入西枝江,为白马窑产品的海上运输通道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当地人推测,当时白马窑生产的瓷器可能从西枝江水道运抵东江,再从东江运到广州,然后通过沿海港口通往我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